女孩出生16天生命岌岌可危 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齐心协力最终化险为夷 - 教育 - 中部法治观察网

您当前的位置:>首页 -> 教育>正文

女孩出生16天生命岌岌可危 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齐心协力最终化险为夷

来源:中安在线  作者:  2018-10-12 08:48:31

  中安在线、中安新闻客户端讯 近日,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经过儿科、心脏大血管外科、麻醉科、超声心动图室、手术室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,成功开展了该院首例体外循环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,创造了生命的奇迹。

  9月3日,伴随着一阵阵清脆的啼哭声,体重仅2.5kg的小婧婧(化名)来到这个世界。不幸的是,小婧婧出生后即患有严重的先心病、颅内出血、低出生体重、黄疸等病症,时刻威胁着她的生命。一出产房她就被送进了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。

  房、室间隔缺损(VSD)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,可以合并其他类型的畸形,其临床表现与缺损大小及数量有直接关系。一般认为,较大的VSD会导致左心室负荷过重,且由于左心系统向右心系统血液分流过多,进而导致肺动脉高压,心力衰竭,甚至危及生命。小婧婧出生后仅2.5kg,心脏只有草莓般大小,而小婧婧心脏超声提示:室间隔缺损约4.8mm,房间隔缺损累及范围11毫米,对于刚出生的小婧婧来说,这种尺寸的房、室间隔缺损导致左心系统50%以上的血液异常流向右心系统和肺动脉,导致了重度肺动脉高压、肺部充血和右心衰,并且病情还在一天天进展,情况十分危重,随时会有生命危险,手术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手段。

  新生儿心脏非常稚嫩,心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,对手术操作、体外循环、麻醉的处理要求非常高。术后肺炎、心衰、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,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等等,都与成人或者较大的儿童有这显著的区别。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手术的风险,进一步完善手术方案,儿科、心脏大血管外科、麻醉科、超声科、手术室等多个科室组成多学科诊疗团队,为小婧婧制定了细致的手术方案。

  9月19日,出生后第16天的小婧婧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,在心脏大血管外科、麻醉科以及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,在经过近3个小时的手术,小婧婧的心内缺损被成功地修补了,小婧婧心脏再一次恢复自主跳动,随之体外循环医生给予改良超滤,滤出患儿体内多余的水份,减轻术中心脏和肺部的水肿。血压82/55mmHg,氧饱和度99%,小婧婧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均逐渐稳定,但小婧婧心脏复跳后心肌的含水量逐渐增加,心脏体积增大约50%,缝合胸骨后心脏有受压缩的症状,血压下降,循环不稳定,手术组医生经过台上讨论后认为:患儿心肌水肿,心脏体积增大,原有的空间不能容纳术后水肿的心脏,但心脏的水肿会在手术后3-4天逐渐恢复消失,为小婧婧一个心肌水肿恢复的时间,与家属沟通后,主刀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雷虹决定延迟关闭胸骨,缝合皮肤后让小婧婧带着呼吸机被送入儿童重症监护室。

  然而,在儿童重症监护室里,小婧婧的状况依旧不容乐观。由于心肌水肿,心脏收缩能力受影响,心脏超声提示小婧婧左室射血分数只有36%,需要多种大剂量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,并且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,依然徘徊在生死的边缘地带。小婧婧病情一丝一毫的变化,都牵动着在场所有医护人员的心。

  术后第二天,也是小婧婧病情最为严重的时刻,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医师吕勇、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雷虹一直在小婧婧的床旁守候到深夜,直到小婧婧血压稍微稳定后才肯离开。同时,多学科团队还组织专家每天多次查看小婧婧的病情,随时为小婧婧调整治疗方案。就这样,在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与期盼中,小婧婧渐渐地恢复了稳定的呼吸与心跳。

  9月25日,经过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组医生会诊,是时候缝合小婧婧的胸骨了。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医生们立刻为她安排了第二次手术,术中发现心脏大小恢复正常了。目前,小婧婧正逐渐康复,可以健康出院了。多日来,经过儿科、心脏大血管外科、麻醉科、超声心动图室、手术室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,成功开展了该院首例体外循环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,创造了生命的奇迹。(储安贞 章庆春 吴家炜 记者 王佳)